由王小枪编剧,张海东担任总制片人,郭京飞、秦岚领衔主演的警匪题材电视剧《黄雀》现已收官。这部以反扒民警为主角的作品,没有惊心动魄的枪战,也没有大尺度的刑事案件,通过呈现在晃动车厢和人来人往的车站里警与贼的明暗交锋,勾勒出真实的人生百态——既有游走在善与恶边缘的人性挣扎,也有中年人的疲惫与狼狈。
编剧王小枪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,当初选择反扒题材一方面是希望避开“拥堵赛道”,另一方面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,了解到反扒故事的戏剧张力和其中所蕴含的真实人性。好演员为这部戏增色不少。王小枪透露,郭京飞和祖峰都为各自的角色设计了很多生动细节,使得剧本上以文字呈现的形象,最终变成了影视剧里生动立体的血肉之躯。
郭京飞和祖峰在剧中精彩的对手戏。
蹲守摸排,抓贼就像“赌运气”
为了贴近真实,王小枪专门去沈阳市公安局公交分局刑警大队体验生活,跟着反扒民警一起住一起吃,一起早上6点出发,在公交车上蹲守小偷。平时也听他们讲了无数有意思的反扒故事,从中搜集到不少创作素材。比如小偷也分三六九等、也有鄙视链:有技术的瞧不上没技术的,没技术的瞧不上有技术但去偷一些特殊人群的,比如偷医院病人的;小偷还分为不同的类型,有的单兵作战、有的团伙作案、有的只做入室盗窃,还有的术语叫“吃轮子饭”——专门在公交车、地铁、火车上行窃……这些细节成为剧中多伙贼的创作蓝本。
这段经历也让他认识到反扒工作的艰辛。“抓贼就像‘赌运气’。很多时候并没有固定目标,只能看哪个站或者线路报案率高,就去哪条公交线路蹲守,反复摸排。”他也观察到反扒民警的生活状态:早晚高峰出勤、饮食不规律、腰肌劳损普遍,甚至有人因为低血糖随身带一大把糖。这些细节都被融入角色。
“鹏飞”对“黄雀”,角色名字“有趣味”
《黄雀》是一部群像戏,不论是警察还是贼,每个人都刻画得非常生动。其中,郭京飞饰演的郭鹏飞更是其中的佼佼者,他能干又狼狈,还带着生活的幽默。郭京飞与王小枪合作过《对手》,当时就约定了“有机会再合作”。因此创作《黄雀》时,王小枪直接将角色命名为“郭鹏飞”,并融入郭京飞的幽默特质。郭京飞也在剧本之上设计了不少细节和特点,并且有很多即兴发挥,为角色添彩。例如,剧中郭鹏飞不自觉眨眼的习惯是角色的一个标志性动作。王小枪透露,这就是源自郭京飞的创意,郭京飞认为郭鹏飞眨眼是角色内心焦虑的外化体现——表面上他跟李唐插科打诨不着急,实则内心是紧张和焦虑的,包括经常做噩梦也是他内心焦虑的外化。
剧中的大反派“佛爷”由祖峰饰演,他表面上是火车站钟表行的修表师傅,实则是一帮小偷的首脑,冷酷又残忍。祖峰为“佛爷”设计了很多小细节,比如摘眼镜和戴眼镜。“他只要戴着眼镜,永远是细心的、温柔的、温暖的……”而当他展露杀意或者是实施暴行时,便会摘下眼镜,瞬间从温文尔雅切换为冷酷凶残。这一细节不仅强化了角色的复杂性,也让“佛爷”的恶更具仪式感。
编剧给角色起名都有自己的讲究。王小枪希望笔下角色的名字既上口好记,又能体现人物的性格,最好还能有点隐喻在其中。例如“佛爷”在老北京话里是小偷的外号,虽然现在大家不这么说了;黎小莲是客家人,客家人本来就背井离乡。“莲”就是荷花,飘在水上的;李唐是王小枪上部作品《对手》的男主角,由郭京飞饰演。《黄雀》里陈靖可饰演的李唐,恰好是郭鹏飞(郭京飞饰)的徒弟。王小枪笑称,把李唐这个名字从《对手》沿用到《黄雀》,算是个人的“恶趣味”,主要是为了好玩。“写剧本还是比较枯燥的,就搞点这种小趣味。”
至于男主角郭鹏飞,除了跟演员郭京飞名字相似,也有另一重的含义。这部剧的片名叫“黄雀”,是一种很小的鸟。男主角的名字里却有大鹏的“鹏”,说明他内心是很骄傲的,可生活中他又很狼狈,形成了对比。“人不都是这样嘛。大家年轻时都是理想主义者,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‘大鹏’,但到最后发现自己就是个黄雀。”记者 杨莲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