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春天的到来,气温回暖、湿度上升,各类病毒也变得活跃。校园里,教室、宿舍等密闭空间人员聚集又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。
诺如病毒感染
诺如病毒通过粪口/气溶胶传播。表现为儿童易呕吐,成人多水样腹泻。若出现持续呕吐、无法进食、尿量明显减少(脱水征兆)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。
预防关键:勤洗手,注意饮水和食品卫生。处理呕吐物需佩戴防护装备,使用含氯消毒剂清理。
手足口病
通过密切接触、飞沫或污染物传播。主要表现为手、足、口、臀部出现小水泡或红疹,可能伴有低烧。若出现肢体抖动、皮肤花斑等神经系统症状,应及时就医。
预防关键:6~59月龄儿童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重症,日常保持手部清洁也可以减少感染和传播。
麻疹
通过飞沫传播,没有得过麻疹或者没有打过麻疹疫苗的人群均为易感人群。典型症状呈“四期演变”:潜伏期(7~14天)→前驱期(3~4天高热、结膜充血、柯氏斑)→出疹期(红色斑丘疹自上而下蔓延)→恢复期。若持续高热、呼吸急促,应及时就医。
预防关键:按时接种麻腮风疫苗(8月龄、18月龄各1剂)。
水痘
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。所有未接种过水痘疫苗或没有得过水痘的人群都有可能感染后发病。低热后出现水泡样皮疹,瘙痒明显。若持续高热、疱疹化脓等,应尽快就医。
预防关键:幼儿期应接种水痘疫苗,感染者需隔离。
流行性腮腺炎
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。高发于5~15岁未接种疫苗儿童。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耳下肿胀疼痛(咀嚼加重),可伴发热。当出现剧烈头痛、呕吐或睾丸肿痛等症状时应尽快送医。
预防关键:按时接种麻腮风疫苗(8月龄、18月龄各1剂)。
流感
主要通过飞沫传播。儿童、孕妇、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较弱者是流感高发人群。常表现高烧、咳嗽、咽痛、肌肉酸痛。若高烧不退、呼吸急促,应及时就医。
预防关键:每年10~11月接种流感疫苗,注意勤洗手、保持室内通风。